|
最近你有没有发现?走在大街小巷,生烫牛肉米线的店铺越来越多了。这股风潮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冒头,尤其是牛肉降价之后,各地年轻人都被它俘获了。广州、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昆明……这些地方生烫米线店开得跟下饺子一样快!
6 K6 i8 B5 z& a3 k' {# ]2 K! S+ G) D. n; O8 m$ Z1 F& K
大部分门店都搞“废墟风”装修:毛坯墙、手写涂鸦、云南元素小摆件……看起来既粗犷又有烟火气,很对年轻人的胃口。而且开店成本低、面积不大、人手精简,但翻台快得吓人——50平米的小店,一天翻20多轮、最高能坐51人,一天营业额冲到2万块都不稀奇!* e* O6 ?9 w: B; H8 I9 ]# o
/ A* m v+ r' y+ s7 a+ \
比如“乔杉杉生烫牛肉米线”的创始人崔文龙就说,他们店里阿姨一分钟能出8碗米线,完全就是“食堂阿姨级别”的效率。现在这些品牌也不满足只在小区开店了,开始进军商场,搞品牌升级。" V' Q5 z0 f8 G, e" `" \4 C* K* j9 ~
% p% n: P$ H) O1 S2 S4 V7 N但故事不止于此——另一个突然火起来的是 “火烧肉米线”。人均消费只要15元,烧肉+炙烤菠萝+番茄青椒的组合,再浇上香辣的番茄酱,一碗料多到看不见粉。西南很多城市街头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创业门槛低,成了不少年轻人搞副业的新宠。
7 R- z S5 m$ u: c! [% G1 X$ Q3 U- P8 L# a3 d
这个品类现在也开始“分化进阶”:一个是“滇三剁烧肉米线”,以地道口味和亲民价格为主,已经有30多家门店;另一个是“炊作烧米线”,更偏向都市风,在深圳卖得挺火,人均提高到40元。
% I/ q1 F ]6 g: A/ \' I" M7 U/ x# i0 }' V
除了这两个“主咖”,像豆花米线、酸醋米线等小众品类也开始冒头,有的品牌一年就开了几十家店。可以说,现在云南米线正在进入“爆款批量生产”的阶段。- u( G) l& m/ o6 s
! _3 c& h3 F! C% ]0 f w为什么它能火?有几个关键点:7 ?! E3 H3 r- N/ e: s
+ t0 t \$ t& J- F! v0 R口味够抓人:酸辣咸甜交织,很有记忆点,一吃就上头。( d" h/ p h# c" ?, Y2 M; X; S. H1 F% B
4 y3 x. _: j' t. ]5 W现场制作有看头:牛肉现切现烫、番茄炙烤,香味视觉双重打击。! t p% D# | l; N( F
. f, A1 E! q# V! U, T
选址接地气:不进高端商圈,就守着小区、学校、办公区,早7点开到晚10点,全天候服务。
2 A' T4 [: @7 G* s) q" \/ c ^- r2 ]1 q! F
价格实在但“堆料”足:虽然单价不高,但配料足、服务全,调料区、小吃区都很走心,性价比爆表。
3 R1 D2 e2 ?7 K+ ^9 j
+ x" I2 l! A1 ~9 C( S$ H当然,也有冷思考。前段时间“米线第一股”——谭仔国际(谭仔米线、谭仔三哥的母公司)宣布要从港交所退市,之前可是一片看好,现在发展却没达到预期。
: a1 J. y# R' @5 a: {
+ ]' J4 \+ o! \7 }6 x# `/ D2 z原因很现实:米线这个品类虽然好吃好卖,但难标准化、供应链复杂、各地口味差异大,还很容易被模仿。一不小心就从“网红爆品”变成“昙花一现”。
' H9 J/ P5 q' `, P
) L e- S# S5 S$ M, S所以结论是:云南米线这个赛道没问题,问题在于谁能真正稳住、扎根,把供应链、标准化、品牌力这些硬功夫做好。如果只是跟风、想赚一波快钱,很容易就被淘汰。- B- {" o0 |. f/ Q2 D8 V# A
" I0 v z& s5 e& v$ Y+ a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