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962年,玛丽莲·梦露因过量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去世,这位影坛传奇的陨落引发了无数叹息。然而,她的形象却通过波普艺术大师安迪·沃霍尔的丝网印刷技术,变成了一种符号,超越了个体生命,跨越时空传递至今,甚至在中国仍有许多人将她的肖像作为微信头像,象征个性。& l( D5 x: ]) u2 f8 M7 V" d
1 h! A' Y" Q. }" ?& V
沃霍尔留下的不仅仅是梦露的面孔,还有那句著名的预言:“在未来,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。”这句箴言在今天的时代显得更加贴切,尤其在短视频崛起的背景下,名声的保鲜期甚至缩短到15秒钟。
$ G9 i. ]+ j* H- h
+ S! F+ l* T: R) B短视频的七年回顾% n& _" O/ C* e2 I) S$ o) q
9 J' n2 i* j6 M1 B6 l6 X, x
2017年是中国短视频行业的重要年份,标志着其加速发展的开始。那年,腾讯领投快手D轮融资,马化腾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:“打造一款有温度、有生命力的产品。”当时的快手尚且是一片江湖,充斥着草根气息,原生态的内容充满真性情;与此同时,抖音也初露端倪,虽还只是个充满滤镜和音乐的小众平台。* P, j0 V1 F$ ^- f/ }6 P7 V
! H' p4 m, d! C0 Y/ G9 \短视频的发展历程与互联网的其他战役并无太大区别:从去中心化内容创作到算法分发,短视频通过不断降低创作门槛,逐渐解放了全民的表达欲望。从早期的“一镜到底”到如今的AI创作,短视频行业正在用技术改变内容生态,并持续吸引着各类人群,城市、乡村皆是舞台。
6 ~% x% l9 I" P0 n+ Y' `+ g( O$ s$ v" E9 Y
疲惫与挑战
" E$ S8 Z$ h, P& W6 D! O! d7 o) r1 K u$ k. T& T
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成熟和商业化的推进,行业也开始显现疲态。流量变现模式的内卷,特别是商家们在平台“流量税”下被迫投入更多的广告费,使得短视频逐渐陷入了恶性竞争。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虽然能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内容,但同时也加重了用户的疲惫感和广告过载。4 H' r0 O e, x
$ `* }* ? s3 T
面对这种状况,一些商家和内容创作者开始寻找新的出路。比如,东方甄选自建APP,试图摆脱单一平台的流量依赖。类似的举措也在短剧领域出现,创作者们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,自建平台以摆脱短视频平台的高度垄断。
- t) [3 E! J/ n" j- W7 e. w8 y7 z' M( P3 M) ]; o" j1 W& w
未来的变量2 v% l" r B% n
l+ b. V# G' s- p5 d/ T) x; A短视频行业在这七年间取得了辉煌成就,但其在社交领域的短板依然明显。以字节跳动为例,从“多闪”到“飞聊”,该公司多次试图进入社交领域,却始终无法打破短视频以流量为中心的限制。短视频平台更多地将用户定位为观众,缺乏强有力的社交关系链,这成为了其发展的桎梏。
$ c! a- {2 x( ]( Y* {) f H, J4 z4 h7 U a8 L& n2 U0 t; J
相比之下,微信视频号和小红书等去中心化平台,正在为短视频领域带来新的可能。微信视频号通过嵌入微信社交网络,增加了内容的二次传播,而小红书则通过“流量平权”政策,让商家和创作者拥有更多的选择。这些新变量或许能够为短视频行业带来新的突破,为商业模式的多元化铺平道路。5 ?- `" t1 b" t
/ ?% R+ Z( I; b' A; p1 N& T: K在未来,短视频能否继续占领内容生态的制高点,或许还需要依赖更多的创新和模式变革。7 O( X6 [$ l0 C' C! P( v
, r1 u U" L7 E
. z8 ` q9 w7 ~- N3 s1 I
* X, t; Y& H5 m) D; k( Y9 x( }0 X
( C7 h- A" E1 d T& E/ t7 e/ I9 E* J& N9 c
' I& g5 ~6 N# K0 }( S |
|